|
24考研er注意!考研复试前常见9大误区?初试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,最近收到不少同学的私信咨询复试的事情,知道你很急,但你先别急!本期内容为大家归纳总结了“考研复试前常见9大误区”,快来看看你是不是踩雷了呢!
01误认为初试高分就能顺利录取 高分只是入场券,同时,握有入场券还不止你一个。初试高分只能证明你在初试阶段的复习成果还不错,非要说胜利也只是胜利了一半,复试翻车照样一切归零,漫天飞的“初试高分复试被刷”后悔贴并不罕见,很难说这样的结果因为“被眼前的高分冲昏头脑”。 复试这一场新的考验,某种程度上大家又是站在同一起点。
02误认为排名靠前就不会淘汰 高排名并不意味着最后会入围录取,同样的道理,这也只是暂时的表象,在复试环节很可能存在许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,不要盲目高兴。 相反,要更多地做好准备,保持和扩大自己的优势,不要让考官觉得“你只会考试,而不是真的会学习”。
03误认为名校不接受调剂 我们承认调剂名校的难度确实大,并且调剂这个选择本身就很难。但是调剂也是一场信息战,有没有抓住机遇非常重要。 名校是有调剂情况的,不同专业情况不同,也视当年报考情况和上线情况而定。如果你考了高分,而所报学校又竞争太激烈,面临不妙的情况,记得赶快收集此类信息。
04误认为学校存在暗箱操作 就历年的经验来看,考研初试复试整个过程下来都是非常严谨、严肃的,复试全程录音录像,你的种种表现都被记录。 提前联系导师时,导师的回答也都以委婉为主,导师没必要拿自己的“前途”开玩笑。
05误认为导师提问都很刁钻 提问的最终目的不是难倒学生,而是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,以此判断该生是否适合做学术。导师提问一般就是两个方向,一是涉及你的专业的内容,二是有关当前时事的内容。 前者需要考生好好准备专业科目,后者则需要关注课本外的时事内容,并形成自己的观点,面对实在不了解的领域,则可以诚实表示自己确实不会,记得掌握相关问题回答技巧!
06误认为招生目录上的名额是真的 不要太相信那个数字,在扩招后那个数字就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,根据当年的报考人数学校也可能会适当调整。 所以考前可以找前辈们咨询目标院校近几年的招生情况,不要轻易打退堂鼓,要认真衡量和计算一下。
07误认为各院校听力口语考试都是一样的 并非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外语听力口语考试形式,但还是有比较多的模式。 比如有些学校的口语是要对话的,有些学校的口语则只要自己演讲就可以了,又比如有些学校的口语听力是同时进行的,有些学校则是分开进行的,情形各不相同,要先了解清楚。
08误认为复试前联系导师会引起反感,对自己不利 首先选择联系导师的肯定不止你一人,所以导师对于学生联系自己已经见怪不怪,对于正常现象导师通常不会反感,至少这表示你对干这件事的重视。 而之所以会出现反感的情况,有一部分原因是“不会说话”,联系导师时话没有讲好,或者没有讲到重点,这是技巧问题,而不是联系导师这件事本身有问题哦~所以锁定某个导师之后,赶紧下手!
09误认为复试中只有笔试重要,拼命复习专业书 且不说线上复试可能没有笔试这一项,即使是线下复试,那复试也是包括笔试、面试两项的,而面试所要考查的内容远不止专业这一项,是对你智商情商的双重考验,所以千万不要只盯住专业笔试。 其实复试面试在总成绩中占比非常大,笔试可以靠大家努力学习专业课过关,面试才是真正考大家综合素质与学术研究能力的关键,你们的行为将会代表入学后的学习表现,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! 最后,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好等待出成绩的这段时间,预估自己的分数,提前做好复试和调剂的两手准备。哪怕是调剂也要努力争取上岸,这样才能不辜负这一年来日日夜夜的努力! |